欢迎来到书写范文网!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2019-10-28

【www.sxzzlt.cn--学生个人工作总结】

>

  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本文针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入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从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几个方面提出了工作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绝大部分毕业生能充分就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就业率不理想的趋势。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的原因

  1、从政府部门行为方面分析:

  政府行为主要体现在就业分配原则和制度等方面。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分配已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模式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机制,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还存在着不协调之处。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难以一下子从人们的头脑中根除,加之毕业生就业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靠关系择业或性别歧视等问题。

  2、从高校自身分析:

  高等教育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目前,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的一个原因。

  (1)高校扩招影响。目前,高等院校盲目扩招,有些高校在短期内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并且持续攀升,但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却跟不上这个速度,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落实。另一方面,高校在扩招过程中放松了对生源综合素质的考核,这必然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以致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2)高校专业设置或课程设置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专业划分过细、范围过窄。部分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

  (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虽然占了主体地位,但其在就业观念、就业技巧等方面仍存在着误区,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目前,部分高校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者只是认识到了而没有付诸实践,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

  3、从用人单位方面分析:

  在实行“双向选择”就业办法后,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分配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1)一部分用人单位不愿向高校引进人才,他们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利于用人单位自身的发展。

  (2)有的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毕业生和名校毕业生,以证取人,不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

  (3)用人单位在毕业生的选择上体现出不公平竞争,比如一些用人单位看重男性、轻视女性,看重东南部沿海地区毕业生、轻视西北内陆地区毕业生。

  4、从高校毕业生自身方面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高校直接向用人单位、向社会输送的“产品”,因此,高校毕业生自身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

  (1)毕业生综合素质欠缺,主要是基础知识不过硬、社会实践能力差、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敬业和奉献精神,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国际合作与交往能力,有的大学生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2)“等、靠”心理严重,竞争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在毕业生“统包统分”制度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不少毕业生不想或不敢通过竞争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及追求,消极等待“理想单位”相中自己,有的则期望学校、父母或亲戚朋友给自己分配一个好的工作岗位。

  (3)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尚不正确。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热点,而民营企业、小公司则无人问津。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表现出只愿做“白领”不做“蓝领”,这也从另一层面上反映了部分大学生鄙视体力劳动、对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

  (4)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技巧缺乏。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准备得不够充分,对用人单位不够了解。在应聘过程中,又缺乏一定的技巧,致使就业率不理想。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政府行为方面的相应对策:

  (1)充分发挥人事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宣传力度,引导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转变观念、彻底纠正毕业生就业认识和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存在的误区,真正推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地位。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架起桥梁,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2)健全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建立新的就业机制,出台政策、制定规则、规范市场,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

  (3)利用现有的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加强地区间的信息沟通,加快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数据库建设。

  2、高校的相应对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声誉和未来发展前景,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1)立足于学校实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2)以就业为导向、开发课程。第一,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第二,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第三,根据市场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设立就业窗口。邀请专家、企业经理、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举办就业洽谈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其次,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深入到毕业生中,广泛了解毕业生就业思想动态和就业需求,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表,登记每一位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就业意志和联系方式,以便有合适单位可及时联系到学生本人,架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求信息的快速通道。再次,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进行指导。积极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城市社区和农村工作或从事民营经济。最后,高校应积极联系建立就业基地,提供给毕业生实习的机会。

  3、用人单位的相应对策:

  (1)用人单位主动向高校介绍自己的单位和人才需求情况,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用人单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毕业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改变观念,杜绝凭学历取人、以证取人等现象,应注重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为其提供实践机会。

  4、毕业生的相应对策:

  高校毕业生只有把自己塑造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除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之外,大学生还必须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应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务必”,树立公产主义信念;在学习中要有适应社会变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在工作中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并始终把“就业”和为人民服务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要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认清自己与他人、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结合自身实际,提高竞争意识。大学生应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实际要素确定自己的求职策略,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主动出击,做到有的放矢。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也可以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积蓄力量。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4)诚信就业。之所以说高校毕业生要诚信就业,是因为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不诚信”行为。部分毕业声的自荐材料弄虚作假,荣誉证书、获奖证书造假,有的毕业生则过分地夸大自己的专长,这些行为无疑使用人单位对求职的大学生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与之相反,诚信求职的毕业生则比较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高校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切不可弄虚作假、欺骗用人单位,应真心诚意地向用人单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最后,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信,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着“前方就是希望”的信念,本着“再小的帆也能远航”的执着,风雨无阻。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这一现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需要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各大高校和高校毕业生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而大学生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则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本文来源:http://www.sxzzlt.cn/gerenzongjie/4149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