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写范文网!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范本

学校管理公文 时间:2019-11-03

【www.sxzzlt.cn--学校管理公文】

>

  【摘 要】农民失地是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现象,由此带来失地农民问题。本文主要描述了失地农民失地的背景,指出了失地农民再就业难的原因,如社会变迁影响、管理制度失衡和失地农民素质偏低,并分析了失地农民再就业中存在的技能障碍、文化障碍和观念障碍。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政策、职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扶助机制等来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再就业;障碍

  失地农民有广义的内涵和外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因各种原因失去土地的农民,不管这种原因是自然灾害,亦或者是由于社会的制度变迁。而狭义上的失地农民是指农民的土地被政府和开发商占用,从而被迫或主动失去土地的农民。本文研究的是狭义概念的失地农民。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失地农民采取了“农转工”的就业安置政策,也就是为失地农民提供工人编制的工作,农民失地并未成为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民迫于村集体的压力或经济压力被迫转让土地,而大集体企业由于岗位饱和和效益低下,也不能吸纳更多的人就业。于是,国家采取了对失地农民进行征地补偿的制度,而由于征地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可持续性,部分失地农民尽管获得了较多的补偿费用,但由于他们失去了土地又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

  一、失地农民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社会变迁的影响

  由于现代化变迁的要求,政府和开发商大量征用土地,许多农民失去了提供基本生活来源和社会保障支柱的土地,在大量征用农地以拓展城市空间、建设城市社区的情况下,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空间受到强势的“城市”的侵入,如果没有好的土地征用政策和征地补偿政策配套,或政策实施一时难以到位,都会使失地农民陷入生存的窘境之中,成为“三无”弱势群体。务农是最稳定的职业,而城市化剥夺了农民的工作岗位,使部分农民成为失业一族。

  (二)社会管理制度失衡

  建国初期,我国对土地的征用政策采取无偿征用,但作为补偿,确立了对农民进行安置的制度。20世纪90年代,劳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取消了就业安置政策,转而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失地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额的补偿费,但却失去了能带来很大价值的土地和工作。

  (三)失地农民的素质偏低

  在以往的劳动环境下,农民不需要掌握专门的职业技能,他们依靠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务农知识就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而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就业之后,面对城市高知识、高技能的工作要求,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环境,也很难在城市中谋得一席之地。

  二、失地农民城市就业面临的障碍

  (一)技能缺陷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失地农民只具有在农村务农的技能,如犁地、播种、灌溉、施肥、收割和运粮等,但缺乏城市就业的相关技能,这是造成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关键所在。这里所指的缺乏职业技能,并不是指失地农民没有技能,而只是技能缺陷。他们拥有技能,也拥有学习技能的能力,如他们掌握了各种从事农业的技能,但这仅仅限于农业,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二)文化障碍

  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通常只有初中、小学水平,还有一部分人属于文盲或半文盲。而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竞争的时代,知识和人才在当今社会是最具竞争性的,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对知识和文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甚至经常见到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竞争工作岗位,没有文化知识,在城市中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三)观念障碍

  影响失地农民城市就业的另一大拦路虎是观念的落后。长期的务农生活使很多农民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在过去,他们依赖土地生活;失去土地后,他们试图依赖村集体和政府生活,认为政府有责任帮助自己就业,缺乏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意识。①另外还有部分失地农民存有这样的观点,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就应该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城市是属于城市人的,农村人进入到城市可能得不到在乡土社会中所受到的尊重。

  三、失地农民再就业对策研究

  (一)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政策

  政府应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要逐步改革现有的城乡二元分割状态,建立统一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以达到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目的。如优先录用因城市化建设而失业的农民,对吸纳失地农民的企业进行免税或少征税的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农民再就业。

  (二)政府应完善职业培训体系

  由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多数情况下是流于形式,疲于应付指标,很难达到职业培训的目的,居民也很难从培训中获取有效的再就业信息和技术。新形势下,开展职业培训,应做好需求调查,不仅要调查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意向和能力,也要围绕市场需求调查,建立社区、企业和失地农民三位一体的职业培训体系。根据企业需求,突出培训的指向性和实用性并以企业为培训基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三)建构失地农民的创业扶助机制

  建构创业扶助机制,不仅要促使失地农民形成创业意识,而且要建立一种失地农民创业的能力增强机制。增强失地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仅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其他失地农民的就业,进而构建和谐共荣的乡村企业环境。因此,政府可进行创业辅导服务与支持,在创业方面给予失地农民一定的优惠政策;联合农村信用社建立小额贷款制度,缓解融资难问题,给失地农民创业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参考文献:

  [2]邓晓丽.《我国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四川师范大学

  [4]谢俊贵:《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基于调研数据与风险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www.sxzzlt.cn/jiaoxueziyuan/4268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