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写范文网!

[如何把歌唱好]如何在歌唱中确立声音形象的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时间:2020-06-13

【www.sxzzlt.cn--教学论文】

  〔摘要〕声乐作品的内容及情感都是要依靠人的声音形象来表现的,声音形象可理解为歌唱者头脑中凝聚着的一个完整的声音视觉图像,如:声音的形状(高低、强弱、亮暗、长短)及声音运动表象等,并随时可转化为实际音响。音高、音强、音色、音长,是声音在物理学上的四个基本属性,也正是这四个基本属性构成了我们塑造声音形象的依据。

  〔关键词〕声音形象音高音强音色音长

  在声音形象的描摹和创作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活动,而且需要在发出声音之前对声音形象有一个事先的设想,吉利(Beniamino Gigli)曾在他的《学唱入门》中强调:“在发某音之前,把所要唱的每个母音的音响预先从心理上去想象和从心理上去做形和着色它。”声音形象是表达音乐的形象的,我们要塑造良好的声音形象可从四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音高概念是塑造声音形象的基础

  歌唱者发出的每个乐音都给人一定高度的心理感受,声学中阐释的音高的实质是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在歌唱中这个“物体”就是人体的声带。在歌唱中,只要歌者想着某一音高,声带就会自动产生恰当的张力,以使它们在所需的频率上振动而不需要有意地去促使它们。音高控制习惯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歌者的歌唱质量,例如:在演唱中常会出现跑调现象,但在演唱者本身却不一定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跑调。事实上,这通常是一种心理混乱现象而并非生理上的混乱,也就是说发生这种现象时歌者在发出某音之前没有先想到这个音的音高,也可以说是已经无法预先在心理上先“听”到它。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准确的音高呢?是通过调节声带的振动频率,还是调整喉咙的打开程度?事实上这些局部的调整都会从思想上的混乱直接导致生理上的混乱,而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莎士比亚建议:“改正这种错误只能通过忘记所有舌和喉行动的自觉和通过练习在发音之前对音形成正确的摹想来实现”。

  这种歌唱之前对某一音高的摹想不仅需要歌者具有良好的内心听觉习惯,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歌者应加强自己的练耳训练。当然,这种练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练耳,而是通过聆听和模仿来训练歌者的“内耳”。首先,歌者要练习预先听到(想象)将要发出的每一个音的音高;其次,在想象中唱出这个音,在此环节中歌者要积极地调整自己身体的各部分歌唱器官,为唱出这个想象中的音高做好相应的准备,如果有某一部分做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所唱音的质量问题;第三步,检验所发出音的音高是否与事先想的音高相吻合,当然这里所指的音高并非纯物理概念上的音高,它包括准确的声音位置与声音高度,以上所讲的这三个动作几乎是同时的。这个过程就是:聆听(想象)+发音+检验,歌者只有对这个过程进行循环往复的训练才会促进歌者内心听觉与想象力的发展。

  二、音强的把握使声音形象更富感染力

  音强,音的强弱关系,对其不能仅仅理解为音量的放大或者是缩小,关键一点是它要能使听众的心理上产生一种能量的积蓄与释放,在情绪上产生一种紧张与松弛的交替,从而让听众感受到音乐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种音强的表现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与歌唱者、作曲家及听众的情感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产生气愤、激动或发怒的情绪时,说话的声音肯定是音量比较大,力度比较强的;而当我们处于愉快、亲切、爱恋的情绪状态之下时,就会自然地把声音放柔和、轻松;当我们非常严肃或悲哀时,声音就会显得低沉,这些现象与我们歌唱中的声音是密切相关的,而且不可否认的,人的心理情绪状态影响与控制着声音的音强、音色和音高。因此,当一个歌者要表现一种快乐、温柔的优美感情时,他的声音必定是处于强弱适中的力度;而当他要表达一种忧伤的、哀婉的感情时,就必须及时将声音调弱、减轻。

  我们要做好音的强弱变化,对于气息使用的感受和气息使用方法的掌握是关键。德国的女歌唱家卢齐厄?马楠说“:美声唱法学派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个音上的强弱变化”。可见学会在一个音上的强弱变化的练声方法,能够锻炼各种音量状态下我们对于共鸣器官和发声器官运用的能力,然而获得这种能力并非是最终目的,而是要用这种能力为我们的声音概念服务,从而塑造更完美的音乐形象。在训练中,要做到“聆听(想象)+发音+检验”,对这个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的过程似乎能在脑中“看到”、“听到”它的音响效果,在对声音的想象支配下,歌者的歌唱器官就会做好相应的准备,此时可以尝试把一种温柔、亲切的情绪状态加入其中,这时开始发出弱起音,在发出声音的同时要马上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收紧的、小心的、温柔的,但喉咙是充分打开的,并非是随着情绪的收紧而卡紧,此时的气息是松弛并压缩的,而且气息密度感觉是最大的;当声音逐渐加强时歌者的情绪稍微释放一些(但并不能无限度地释放),此时气息密度逐渐减小,但是气息仍然是松弛并压缩的,不能做任何向上推挤的动作;之后,在保持喉咙先前打开状态的基础上逐渐收紧情绪,气息密度逐渐加大,此时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声音位置不能掉下来。在此笔者把一个统一的过程拆开来分析,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生理的操作过程,但是它更需要通过心理的调控来完成,如果不通过心理上的想象,而单纯凭借对生理机能的记忆,很容易造成机械化,从而致使声音毫无生机感。

  三、良好的音色使声音形象更富个性特点

  音色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征。它是声音形象的关键之所在,柔和的、明亮的、忧伤的、欢乐的、丝绒般的、金属质感的等等这些丰富的词汇都被用来形容歌唱者的音色。声音的个性就是音色,对于音色的想象是塑造声音形象的重点。

  音色,一般可以分为“暗”和“亮”两种,而单纯是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会显得色彩上的单调,理想的声音需要的是一种“暗”与“亮”的合理结合,只是具体应用到演唱时是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是偏“暗”还是偏“亮”。那么理想音色的标准可从两方面来看:

  1、音色是否符合歌唱者发声器官的合理要求。一个美妙的声音总是在其物体振动的自然范围内所产生的。同样,人体声带的最佳振动状态及声波效果亦是在自然、通顺、协和、统一的动作中而形成的。不理想的声音,究其原因是由于发声的过程中出现了“阻碍现象”,当然出现这种“阻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来自于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与技巧方面的,这些都需要耐心解决。 2、音色是否符合音乐作品的内在要求。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与音之间的区别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并无好坏之分,同一种音色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可能是理想的也可能是不理想的。其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音乐的内在情绪。理想的音色对于作品的表现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如:欢快的作品,歌唱者应该使用亮丽而透明的音色,而对于带有忧伤情绪的作品,就应该是深厚而黯淡的等等。

  如果歌唱者想唱亮丽而透明的音色,就要事先做好这个模型,当然这种所谓做好的模型是指心理上的模型,而并非生理上的模型,然后才开始唱,此时歌者的生理机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起音之后要随时检查自己的声音是否与先前自己所做的模型一致。当然,无论我们做明亮或者是暗淡的音色,机理上的反应都会是不同的,进行练习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对做这种练习时对音色和机理都有所记忆,并逐步熟练达到潜意识的一种状态。

  四、把握好音长可塑造更加完善的声音形象

  对于音长的处理要严格遵循音乐作品的要求,并非拖得越长越好,也并不是唱得越快越好,在实际演唱中与歌者的气息运用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抒情的作品会需要歌唱者的气息平稳、连贯,具有长久的保持力,由于振动体发声都是属于衰减振动,因此,有些歌唱者把一些作品中句子的尾音时值唱不满的现象也就并不奇怪,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乐句刚开始时气息用得过多,有一些气息就在发声的过程中被浪费掉了。这就需要歌者清晰地知道自己将要唱的乐句有多长,演唱这样的乐句总共需要多少气息,自己如何分配这些气息才能够把乐句唱得完美,把音的时值唱得准确。如果没有事先的计划,歌唱也就失去指导,这样就肯定不会达标。

  当然,只有对于声音各个属性的想象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依据这种想象所唱出的声音综合情况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歌者想象中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在歌唱中所需要倡导的“显微镜精神”。事实上,这也可以称为笔者在前文中所提到的“聆听+发声+检验”的过程,在日常练习过程中,练习的枯燥性决定了如果歌者只是敷衍了事地发声,那么决定了他不会感受到每个音与自身情绪的紧密关系,也就决定了他不会唱出令人满意的理想声音。作为歌者应该把每个音作为能够传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手段,甚至在发声练习中更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带动发声,当你具有适当的情绪时你会感受到理想声音的发出,而且会看到面部生动表情的出现。

  总之,音高、音强、音色、音长四个属性是我们描摹与创造声音形象的主要依据,只有对声音的四个属性有了敏锐的感知力,才能根据作品的要求塑造出理想的声音形象,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塑造的声音形象愈来愈趋向“理想化”。

  参考文献:

  [1]荷伯特?凯萨利著.李维渤译.心的歌声.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选编,1978

  [2][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著.李维渤译.训练歌声》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德]卢齐厄?马楠著.汪启璋译.歌唱艺术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如何在歌唱中确立声音形象的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确立职业规划

2.如何在年终奖中“双赢”

3.影响你职场形象的行为相关论文

4.为产品确立最佳售价,管理学论文

5.“第一次”的终结与确立

6.浅谈如何在中学物理加强实验的教学

7.歌唱比赛串词

8.歌唱比赛主持词

9.冬天的声音

10.如何在企业中运用成本领先战略

如何在歌唱中确立声音形象的教学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sxzzlt.cn/mianfeilunwen/6238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