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写范文网!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职场对财务人员要求

财务工作总结 时间:2020-05-29

【www.sxzzlt.cn--财务工作总结】

>

  外企财务岗位的类别和职责

  首先我得声明外企有很多种,欧洲公司、北美公司、日韩公司,它们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都不同,所以对财务部门的职能分工也不同,越大的集团(例如排名在世界100强内)越有其独特的组织架构和岗位头衔,在其他企业不通用。比较纯粹和狭义的“外企”可称为跨国公司,英文简称MNC(Multinational Company),这个词在外企的英文招聘启事里常见,比如要求求职者过去有MNC的工作经验。广义的外企还包括:该公司只是股本中有外资注入,或者外方公司拥有控股权,不代表外方参与运营管理决策,这类外企如果是中方本土管理团队制定组织结构,那要看管理团队是不是按MNC的运营体系来设计组织架构,以及CFO构建财务职能的思路。所以,我这里只能就前者中的欧美MNC里的财务职位做科普性的介绍,抱歉我对日韩系企业的财务职能不了解,欢迎知晓的网友补充。

  MNC里,欧洲公司与美国公司的财务职能线有少许差异,包括英文的称谓。

  1.欧洲公司(代表国家是德法瑞)的财务职能

  总体来说,欧洲MNC的下属子公司里,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通常分两条线:会计核算(Accounting)与财务控制(Controlling),可以大致理解为,前者是财务会计,负责日常会计交易处理、结账、出具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税务申报和缴纳、出纳、资金结算与银行关系,后者是管理会计,负责预算、预测、财务分析、决策支持。所以如果你应聘欧洲MNC子公司的岗位,大概从岗位头衔上就能看出属于哪个组,带Accounting字眼的属会计组,带Controlling字眼的属控制组,两者都有初级、高级、主管、经理的不同级别。

  从会计核算与财务控制的人数比例看平均是6:4,也就是说,在一个欧洲MNC的工厂里10个人的财务部门,财务经理下面会有一个6个人的Accounting团队和4个人的Controlling团队。有的行业后者人数还会多于前者,比如某快速消费品MNC在中国区所有子公司的财务人员中,Accounting与Controlling的人数比例是1:2,这跟国内多数企业是相反的,国内很多公司是会计核算人员占80%以上。有人说这是财政部现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的原因之一,我有保留意见,因为我发现很多中资企业在财务岗位分工上不强调职能定位,而是从报表出发、按科目或者是会计要素分工设岗,比如成本会计既要做成本核算(Accounting)又要做成本分析(Controlling),资产会计既要做固定资产相关的会计分录、维护资产台账和盘点(Accounting),又要做资本性支出的分析(Controlling),他们的头衔都是XX会计,但不好衡量他到底多少时间花在财务会计上,多少时间花在管理会计上,最后容易形成的结果是:财务会计(Accounting)是法定的责任,所以会计分录和记账是一定要做的,至于管理会计(Controlling)不是法定的责任,所以做成什么样看上级和老板的要求,以及这个人管理会计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就是他的态度。所以从这类中资企业转到外企工作,首先要转换的思维就是按职能定位分工:做账的不管分析,分析的不管做账。

  2.美国公司的财务职能

  美国的MNC里财务岗的分工与欧洲公司不同的是没有Controlling的称谓,要么叫Financial Analyst(财务分析),要么叫Financial Planning Analyst(财务计划与分析,FP&A),现在很多国内企业招财务分析岗也喜欢叫FP&A了,就是学的美资企业。FP&A的职责和欧洲公司Controlling的职责类似,也是管分析不做账的,但美国MNC里的FP&A更注重计划,也就是各种短期预测,教材上应该叫滚动预测(Rolling Forecast),有的美资企业叫业绩展望(Outlook),这些短期预测频率至少是月度,有的还每周预测,所以在美资上市公司的MNC里做FP&A的一大感触是:不仅是财务,包括业务部门,预测的功能都很强,而且做的很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美国公司的管理会计水平是前沿的。

  有的美国公司喜欢把会计这条线称为Controller,也就是说美国企业把会计职能不仅定位为经济活动的记录者,也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所以美资MNC的CFO下面一般会有一个Corporate Controller,职责是管会计与报告,还管制定全球统一的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萨班斯法案及各种合规性(Compliance)要求。但欧洲公司的Controller不是这个含义,前面已经提到欧洲公司的Controlling是管理会计,美国公司的Controller偏向财务会计。外企的岗位中常出现的Finance Controller(FC)到底是什么,后面再说。

  3.会计核算类岗位

  不论欧洲还是美国的MNC,会计这条线的内部分工都比较类似,除了要满足内部控制基本的不相容职责分离的要求,在头衔称谓和职责描述上与国内很多企业不同。由于MNC通常信息化程度较高,ERP系统都是业务与财务模块高度集成的,所以会计组的分工也常常是基于业务循环不是基于科目或会计要素,例如在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内企业的财务部门,常有往来账会计(或往来科)、结算会计(结算科)、费用会计的岗位,但是在MNC是没有的,所以如果你属于这类职位,那么制作你的英文简历一定不能查字典硬翻译,比如如果你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做公司费用报销业务的制单与记账,那你的英文简历要是直译成Expense Accounting,会直接被外企过滤掉,因为匹配不到外企相同岗位的职责描述,在外企,不论欧资还是美资,都会把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分开设岗,前者简称AR(Accounts Receivable),后者简称AP(Accounts Payable),一切与采购到付款这个业务循环相关的业务都归AP组来核算,所以费用会计就是外企的AP会计。

  会计这条线还有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采用这种模式管理的MNC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国内大型企业也开始流行。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特点是ERP系统运转成熟、高度信息化、流程标准化,所有的运营业务几乎都能在线上完成,会计核算业务也因此被分成几大组:

  1)从销售订单到收款(Order toCash):主要职责包括客户档案维护、信用审核、订单处理、发货开票、收入确认、应收账款的核销、对账、货款催收,岗位描述中常见的字眼是O2C /Credit control /Order booking /Billing /Invoicing /ARcollection /Revenue recognition等等

  2)从采购到付款(Procure toPay):主要职责包括供应商档案维护、采购发票与收货核对、应付账款挂账、对账、核销、付款、出纳、费用会计、银行调节表,岗位描述中常见的字眼是P2P /Invoice matching /Payment /AP /T&E(Travel &Entertainment)/Bank reconciliation等等

  3)从总账到报告(Ledger toReport):主要职责包括总账模块的过账、转账凭证录入、月末摊销预提、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核算、存货核算、内部往来核算与对账、工资与福利核算、运行报表、合并报表、开放与关闭会计期间等等,岗位描述中常见字眼是GL /Closing /FA(Fixed Asset)/Inventory /IC(Intercompany)/Payroll /Reporting /Consolidation等等

  4)从生产到存货(Production toInventory):仅适用于制造业工厂,就是国内企业的成本会计,注意这里说的存货仅指产成品之前的存货核算,包括原材料、在制品的流转和加工过程,如果没有制造环节只是商品进出,这类贸易型的存货核算是归在总账到报告组的

  共享服务中心的岗位已经不是传统的会计核算了,在人才市场上不够通用,所以如果你应聘外企的会计类基层岗位,一定要从招聘启示和面试中搞清楚是不是属于共享服务中心。关于共享服务中心与传统会计岗的区别,我去年曾在本版写过一个贴子,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

  4.公司职能型财务岗(Corporate Function)

  这类职位在MNC的中国企业中应该不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大型外企的中国区或亚太区总部,很少出现在二三线城市的运营子公司,在一些美国公司,习惯把这些职能统称为Infrastructure,不好翻译,字面上的意思是基础设施,大概意思是跟一线业务运营不直接相关的辅助部门。这些财务职能主要包括司库(Treasury)、税务筹划与咨询、内部审计(IA),前面说的负责会计核算的共享服务中心通常也属于这类职能型财务部门。象西门子这种世界前50强的MNC的中国区总部,还会有更稀奇古怪的财务辅助部门,比如有专门部门负责制定、修改会计政策并给下属企业培训,甚至还有风险管理、合规性主任(Compliance Officer)之类的岗位,这是因为它在中国不仅业务单元多,而且经营的行业跨度大,不仅涉及各种制造类行业,还包括服务业和金融业,专业性控制和风险管理异常重要。

  有人问外企运营实体公司里,财务也要做税务和资金管理的工作,和这些Corporate function有什么不同,我只能说运营实体里的税务和资金工作更偏重交易层面,比如子公司的税务职责主要是报税和缴纳,以及发票和档案管理,但总部的税务部门要负责所辖区域整体税务成本的节省和风险合规的咨询,比如制定转移定价就一定不是一个外企下属工厂的税务会计能决定的;司库也是同样的道理,运营实体的财务部门大多负责日常资金结算以及流动资金的筹措,但区域级的司库职能就需要负责集团内资金调配和现金池操作、外汇风险管理以及运用一些理财工具,这些都更符合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这门学科的范畴。

  外企总部的这类财务岗位很多都是区域级别,有的甚至是全球级别,所以在外企的招聘启事里还有些关键词体现了这个岗位的国际化程度,比如Regional Role(区域级)或者是Global Role(全球级),甚至有的部门都是区域级或全球级,以前这种部门不会设在中国,但近些年随着外资更熟悉中国,以及中国本土的国际化人才渐多,所以这些跨洲际的职能部门也有设在中国的了。

  应聘这些财务岗的人一般都是走高精专路线的,因为多数是定位为专业性控制,这种控制不同于运营实体子公司的Controller,以美国公司的Controller为例(即会计部门),会计职能的控制作用是体现在交易层面的,侧重按既有制度执行,但区域与集团层面的控制是体现在顶层设计和规划,需要运用专业技术。不过,这类定位为“总部辅助管理”的财务岗最大的职业风险是就业面仅限于同类大公司,到中小企业去很多工作技能都用不上。当然,中资企业中的大公司,例如央企和已在海外运营的大型集团企业的总部也会有这些科室和岗位,只不过很多都做得没有这些MNC专业就是了。

  5.什么是Controller?

  Controller,大概是最让人困惑的外企财务管理岗了,甚至至今都没有令人信服的中文译法,虽然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会计教材上译为“主计长”,但字面上看也不知所云。在任何招聘网站上搜索Controller这个词跑出来的外企职位中,最常见的是Financial Controller,业内统称FC,很多在外企工作的财会人都把成为FC做为自己的目标。那么FC做为一个职位头衔到底该怎么译?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合资企业,外方是亚洲公司且出资比例超过50%,所以财务总监是外方派的外籍人士,他的名片上印的是FC,中文译为“财务长”,我看到的与外方集团总部及集团内兄弟公司的往来传真信函上的落款也都称FC为财务长。后来见很多外企的招聘启示上都把FC称为财务总监,恐怕财务总监是目前对FC最普遍的翻译,我考察了很久,认为这种翻译是不准确的。

  我的考察是基于多数外企FC的具体职责,以及对中资企业财务总监一职的理解。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治理架构下,上市公司财务的最高负责人称CFO,那么如果把不上市的私人企业都考虑在内,财务总监应该是一个公司财务的最高负责人,区别只在于上市公司的CFO更强调管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关系,还要负责法务,而且CFO和CEO一起对董事会负责,而非上市的私营公司的财务总监没有这些职责,只是做为财务这个职能的负责人对总经理负责。那么问题是,“公司”的含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应该考虑整个股权架构,是Ultimate company(直接面向投资者的终极公司),不是那些受母公司管辖控制的运营类子孙公司,这就是为什么MNC把那些总部的职能称为Corporate function的原因,这里的Corporate就是指Ultimate company,不是指下属运营单位,尽管下属公司在当地也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当然有些集团控股的子公司如果独立上市和面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这种公司也可以称之为Ultimate company。那么,外企那些大大小小的FC,不对投资者和董事会负责,不是Ultimate company,它的财务负责人就不能称为财务总监。

  前面说过欧洲公司和一些美国公司对Controller的职责定位不同,所以把FC译成财务总监就更啼笑皆非了,我有个朋友是西门子的,头衔是Senior Finance Controller,她的职责主要是某个事业部的预算和财务分析,难道她写中文简历和对外宣称时把自己说成高级财务总监?我还见过有的外企招聘FP&A Controller的职位,也就是说这时的Controller是指财务部门中某个分职能的主管,相当于国内公司财务部内的某个科长。所以描述外企的Controller是什么,最好是撇开头衔看职责。但在很多外企,除去那些总部的特殊部门和岗位,运营子公司的FC大多主管所在子公司的财务部日常所有工作,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包括执行层面的税务和流动资金管理,这种FC也具备子公司的财务最高负责人的意义,只是这个子公司只被集团授权做运营活动,没有投融资活动。有人会认为这些应该是财务经理的职责,但从级别上来看,在外企FC要比财务经理要高,管理的团队也更大,主要体现在FC下面会管辖不同的经理,比如德国公司,会计经理(或主管)和财务控制经理(或主管)都向FC汇报,所以FC更适合称为高级经理。如果硬要给FC一个中文称谓,我觉得比照国企和国内大型集团企业来看,FC相当于国内企业的财务部长或财务主任,也就是财务总监或CFO下面那个主持日常财务工作的二把手。所以如果你目前在国内公司是向CFO或财务总监汇报的、主管公司所有财务日常工作的财务部长或财务主任,你在编制英文简历时可以称自己为FC。

  另一方面,我认为MNC的这些Controller与国内企业财务部长的一大区别是,Controller更好地履行了很多管理会计的职责,外企的财务部一般没有岗位或科组叫管理会计,但是管理会计功能又很强大,就是因为它们在全球各级分子公司有着庞大的Controller团队。我曾经看过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德国企业管理会计方面的沙龙报道,里面有个词叫“管理控制师”,我估计类似Controller的职责,Controller的存在意义就是保证其所在分子公司的会计与报告流程的效率和质量、业务决策支持的受重视与权威程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计划与预测功能的准确性和前瞻程度。

  有不少网友问我从什么职位容易升到FC?我只能说不好一概而论。有的外企对财务强调业务支持和计划管理,那么做Controlling或FP&A的就容易上去,但我也发现有的外企对FC的要求是财务报告和控制,以及负责财务部门日常全盘工作、管理与税务、银行、工商财政等政府部门的关系,那么只做过财务分析的人就不占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四大审计部门出身的经理和高级经理更容易跳到MNC去做FC。

  6.高级管理岗

  最后说说外企那些高级管理岗。最典型的头衔是FD(Finance Director),这也是个让人比较乱的职位,特别是一个公司里既有FC又有FD,到底谁官大、称谁是财务总监?根据我过去见到或听说的外企的情况是,有的公司有FC就没有FD,或者有FD没有FC,所以这种情况就属于FC和FD的职责类似,只是称谓不同,另一种情况是公司里既有FC也有FD,一般出现在中国有多家运营子公司、也有中国区或亚太区总部的外企,那么通常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称FC,中国区或亚太区的财务负责人称FD,即子公司FC向区域级FD汇报,公司内的职级上FD>FC。当然,不同专业线也有自己的FD,比如共享服务中心的FD、税务部门的FD、BU的FD等等。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说Controller倾向体现职责和角色,那么FD就只象征着内部的岗位级别,从职责和角色上说和Controller是一样的,都不是财务总监。

  在外企也有CFO,但这个CFO也更象是内部的岗位级别,不是终极公司的CFO,不需要负责投资者关系,所以也不是财务总监,比如中国区的CFO,或者某个BU的CFO,职责都是以支持区域战略决策和运营控制为主。所以如果不打算搬到海外生活,那区域级或BU级的CFO就算是外企财会人的终极目标了。

  简单介绍财务管理小技巧

  1、应算出各个重要科目或比率的临界点

  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当然,从我们专业角度来说,主要是五大类的比率:即偿债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发展能力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社会责任比率。

  2、注重帮助老板解读重要的财务信息很多老板是不懂财务的,或者说不太懂

  如果财务人员只是把做成的财务报表原汁原味的送到老板那里,老板不懂又不好意思说,一定会被那几个报表吓得心脏病都出来了。因此财务人员应主动做好信息解释工作,明白的在一些重要数据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并做好通俗易懂的报表分析说明。

  3、财务人员应主动向老板请示参加公司的营销会议

  目前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财务。而公司开会时财务人员又不在场,导致公司领导在决策时以为公司有钱,实际没钱,以为项目没问题,实际经过计算是亏本买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财务人员参加公司的营销会议与一些重大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

  财会人员只有参加了营销会议,才知道资金用在哪里,才知道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才知道公司未来两三年要做什么事情,才知道未来缺不缺钱,才知道现在要不要给银行调头寸,才知道公司如何进行多元化发展。才知道如何更好树立大财务的观念,而不是整天呆在财务室里重复同样的工作。

  4、注意颜色管理

  也就是用不同的颜色把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进行区分。如用红色表示最重要最紧急,用绿色表示最紧急但次重要,用桔色表示最重要次紧急,用黑色表示次重要次紧急。

  5、按顺序排列自己公司最严重的财务危机,注意提醒老板

  一般来说,一个公司最严重的财务危机有以下几种:

  第一位:现金不足。

  第二位:过多的应收账款没有收回来。

  第三位:过多的存货没有卖出。

  第四位:公司买了过多的房子和土地,占用了大量资金。

  第五位:向银行借的钱都是短期贷款。

  相处之道:会计和出纳的那些事

  在一家企业,会计和出纳关系太好,老板不放心,会计和出纳关系不好,又不利于财务部门工作的开展。大家当然都希望能够完全按照公司的财务制度去工作,但总有些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在这些特殊时刻,会计和出纳平时的关系如何就会产生很大影响了。

  作为相互制约的两个岗位,出纳和会计之间的那点事儿、那点矛盾由来已久,那么两者究竟该如何相处呢?

  当规定遇到人情尽管并非所有的会计、出纳搭档都时常是剑拔弩张,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确非常微妙。

  请假,是企业员工都会遇到的情况,但作为企业的敏感岗位,出纳和会计往往不能像其他员工一样,今天请假明天就可以不来。

  “每次请假,都要提前3-5天打好招呼,因为需要和出纳交代好工作,由于出纳和会计不允许兼任彼此的工作,对于我们这类只有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的中小企业来说,会计或出纳尤其要注意请假时间的安排。”洪珍在深圳一家生产电脑硬件的企业做会计,最近她正在为不久前和出纳的一次“过招”而愤愤不平。

  “上个月,出纳要请假回老家处理急事,因公司的账务比较复杂,她到临走前还没和我对清现金余额,公司的现金库存又比较大,有十几万元,我几次提醒她去银行缴存,她以时间紧为借口,没有缴存,而我碍于情面,也没有进一步要求。她在告知我现金余额之后,将保险柜钥匙交给了我。”由于出纳只请3天假,在没有核对的情况下,洪珍相信了出纳说出的现金库存数字。

  在“五一”后的3天里,洪珍总共收了1笔款,支出3笔款,因为只有这简单的几笔业务,洪珍在出纳离岗期间也就没有想到去盘点现金库存。到岗交接和盘点后,出纳发现库存里少了600多元。

  “当时我很生气,但冷静下来想想,责任在于我,由于出纳着急离岗,在理应当面盘点现金库存的时候我没有选择坚持职业原则、遵守职业规定,而是选择注重人情,根本没有确定她交给我的期末库存余额是否和报表上的一致。”其实,洪珍心里还产生了另一个让她感到可怕的想法:“即使期末库存余额和报表相符,我也不能保证在她到岗后,没有在现金库存里动手脚,因为发生对不上账的情况已经不只这一次了。”

  “心腹”与专业的对峙?

  洪珍最后选择自己出钱补上了这600多元的库存差额,尽管钱数不算太多,但这件事给洪珍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如果出纳和会计的关系还不错的话,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出纳会提出和会计平摊损失,但她没有。”洪珍说,“这更让我觉得,可能是出纳想借此补回她上个月倒贴的500多元差额。”很多会计都经历过当出纳的阶段,类似的事情也经历过许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尤其是私企出纳掌握的现金逐渐多起来,出纳需要记录现金和银行日记账,往往会因其工作的及时性受到领导的青睐,权力也似乎跟着大了起来,而企业老板们也更愿意用自己的“心腹”填充出纳岗位,出纳“难伺候”的名声也由此而来。

  “我最怕年纪大的出纳,由于在单位资历深,做事非常不守规矩,平时有人来报账,他就会自己做主,开现金支票、支现金,对于一些要承担责任的事项,他就会指明要我签字,让我承担责任。”小雨在一家国企做了一年多的会计,近日她终于忍不住在网上倾诉了一段和单位出纳不得不说的“故事”。

  但相对于会计们的抱怨,出纳们也有着自己的委屈,大多数的会计比出纳的资格要老,于是“尊重会计”成为出纳们的行规。

  去年从东莞一家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的林子豪,如今依然在当地一家企业做出纳。在工作中,林子豪与公司的会计同样产生过不少摩擦,“整天就知道说我哪儿做得不规范,却从不真正从业务上给予我指导,就跟我会抢了他饭碗似的。”

  处理关系的秘诀:谨慎对于双方的抱怨,记者采访到成都一家塑料公司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他表示,“在公司工作时间久的人,是需要尊重的,尤其是会计前辈。你不可能一辈子做出纳,会计的业务能力毕竟要强很多,除了工作的配合,更多的是要向他们学习。而会计也需要毫不吝啬地教出纳,这样才能共同促进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由于会计和出纳岗位的敏感,以及两者关系的密切和特殊,唯一能够避免工作摩擦和错误出现的方法就是尽可能严谨地遵守《会计法》和其单位的财务制度。”一位会计实务专家则这样建议,“以洪珍的遭遇为例,现金库存多本身就不合规,就算当初交接时因时间紧而没有进行盘点,也应该先封存,双方签好字,这样一来,会计只要保证自己经手的钱不出差错,其余的等出纳回来后清点即可。作为会计,涉及现金问题,就是再熟的人也得做到当面点清,这是最起码的原则。要将‘走3天’和‘不来了’一样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误会,消灭可能存在的‘小动作’。”

[职场对财务人员要求]相关文章:

1.盘点职场着装要求礼仪

2.职场化妆礼仪要求

3.职场着装礼仪的要求

4.做个被人喜欢的职场人员

5.职场人员遇到的问题

6.职场礼仪仪容要求

7.职场礼仪的基本要求

8.职场着装礼仪要求有哪些

9.会计人员的职场7个规则

10.新入职场人员必读手册

本文来源:http://www.sxzzlt.cn/gongzuozongjie/59458/

推荐内容